目前已經有一些能源企業(yè)開始嘗試通過給產生余熱的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和投資支持,進行低品位余熱利用,產生節(jié)能經濟效益之后,雙方再對經濟收益進行分成,這樣可以引導產生余熱的企業(yè)接受“節(jié)能效益分享”模式。數據中心沒有太多的供熱需求,但是它會產生大量蘊含余熱的冷卻水,提取出的熱量可以給周圍寫字樓等商用設施供熱,這就使余熱產生了經濟效益。以清數科技園數據中心余熱利用供能項目為例,天津能源與數據中心建立了余熱利用合作關系,后期園區(qū)有其他用熱單位入駐,都將從數據中心提取余熱向用熱單位提供供熱服務。我國工業(yè)余熱利用現狀分析!南京品牌余熱利用
余熱利用在鋼鐵行業(yè)、焦化行業(yè)、水泥行業(yè)的余熱鍋爐品種,還有其他應用在有色、化工、造紙等行業(yè)的余熱鍋爐等。有色冶金余熱鍋爐市場容量:2007年我國銅、鉛產量分別為344萬噸、272萬噸,預計未來5年有色金屬冶煉爐改造銅、鉛兩項對余熱鍋爐的需求將達到2700蒸噸,約300臺/套,平均每年60臺/套,按照每臺750萬的價格測算,未來5年國內銅鉛有色冶金余熱鍋爐的市場容量約25億元?;ば袠I(yè)余熱鍋爐市場容量:化工行業(yè)的余熱資源大約占整個行業(yè)燃料消耗量的15%,余熱資源豐富,余熱鍋爐的應用前景廣闊。目前需求量大的為小化肥余熱鍋爐和硫磺制酸余熱鍋爐,2008年的產量分別為1907蒸噸和521蒸噸,合計近2500蒸噸。預計整個化工行業(yè)余熱鍋爐的市場容量在15億元左右。 杭州質量余熱利用技術工業(yè)余熱回收利用又被認為是一種“新能源”。
“我國在工業(yè)領域的能源消耗占總能耗的60%,但工業(yè)領域的余熱利用效率卻偏低,初步統計不足50%?!鼻迦A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夏曾經在一次以低品位工業(yè)余熱利用為主題的研討會上如是說。目前,熱力供給中煤炭、天然氣占比超過90%。由于大量低品位工業(yè)熱能長期得不到重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資源浪費與高碳、高污染物排放,增加了環(huán)境治理的成本。不過,隨著全社會對余熱利用的重視,能源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發(fā)展余熱利用,面臨的一大困難是很多企業(yè)對此缺乏重視。必須讓余熱利用的觀念深入人心,讓人們認識到,過去余熱都白白扔掉了,現在如果把它用好,可以大幅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不小的經濟價值。
余熱余能的利用與治理,也與工藝、能源轉化過程密切相關。它們利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標志著能源利用的好壞。如果對已經表現出的余熱余能采用簡單的方法來治理、利用,對能源合理利用的收益并不大。只有按照相關系統火用損失的特點,去系統地考慮其利用的方法及措施,方能取得灼人的成就。例如,用天然氣來燒熱水或蒸汽,利用了轉換過程的余熱,能回收的熱效率為10%左右,火用效率1~2%。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能量的高位低用,系統火用損失很大。如果采用天然氣蒸汽聯合電熱系統,系統的火用效率即可提高30%以上。余熱余能利用的目的在于提高總系統的能源利用率,所以這種比較一目了然!對于煤燒熱水或蒸汽的系統,則要考慮利用IGCC系統進行回收。這里也要注意,在考慮余熱余能的利用時,不僅要考慮系統能源利用的優(yōu)劣程度,同時也要考慮投入產出的合理性以及難易程度。對不同條件及大小的項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不能一概而論。 余熱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哪些?
余熱回收利用是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的一條重要途徑。余熱的回收利用途徑很多,但主要途徑有三方面:余熱的直接利用、余熱發(fā)電、余熱的綜合利用。余熱的直接利用預熱空氣,它是利用高溫煙道排氣,通過高溫換熱器來對進入鍋爐和工業(yè)窯爐的空氣進行加熱。由于進入爐膛的空氣溫度提高,使燃燒效率提高,從而節(jié)約燃料。余熱是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廢棄的能源。它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余熱利用技術必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山東品牌余熱利用定制價格
余熱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南京品牌余熱利用
所謂余熱余能:即為了滿足工藝過程、生產某種產品,或為了滿足人們生活、工作的需求,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能源。除了為滿足這種需求理論上所需消耗的能源以外的、認為無用的、剩余的熱與能即為相關過程和需求的余熱余能。余熱余能是相關過程和需求之中被認為無用的熱與能,并非全部都不可被再利用,實際上通過一定的方式仍然可以有效地利用這部分熱與能。這也是我們討論、關心這部分能量的目的之一。另外,從能源科技的發(fā)展而言,能的合理利用與不斷提高的余熱余能利用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南京品牌余熱利用
常州綠資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是我國余熱利用系統,翅片散熱器,換熱器,煙氣余熱回收專業(yè)化較早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之一,公司始建于2017-02-20,在全國各個地區(qū)建立了良好的商貿渠道和技術協作關系。公司承擔并建設完成環(huán)保多項重點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將憑借高精尖的系列產品與解決方案,加速推進全國環(huán)保產品競爭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