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在操縵之初開指之時,習彈者應掌握好較為正確的彈奏方法,懂得運指的基本原理,通過練習、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規(guī)則。明琴家徐青山(上瀛)就提出了“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而和全矣。用現(xiàn)在的話解釋,“和”就是音樂的內(nèi)容,至高的意境。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先訓練好“弦與指”“指與音”的關系。實際上這兩句說的是較初開指基本功的訓練與循序漸進的程序。以“勾、剔、抹、挑”為例,既有前章右手指法基本“五要領”的要求,又有外觀姿勢正確與否的要求。習彈有呵在敦師的指導下使之方法正確運力自如。不少琴師在教學中將《仙翁操》《秋風詞》《湘妃怨》等小曲列開指樂曲,也就是因為這些樂曲本身具有練習曲的性質(zhì)和功效。使學習者通過這些“練習曲”的練習,得以右手“弦與指合” ,左手“指與音合”用正確的方法運指運力,按弦走音。使音色飽滿圓潤,能虛實自如,同時又熟悉了指法運行規(guī)則和弦與弦之間的音高音位關系。“留與子孫耕”和“大雅”兩款珍品琴也在2014年橫空出世,一度備受推崇。蘇州百年老杉木古琴怎么用
談好古琴的關鍵:技術技巧是完成樂曲內(nèi)容完美演奏的前提。某一技巧中發(fā)出的音,是前后一句旋律音中的一個音,這個音應與其他音連接自然無痕,構成一條完整完美的音樂線條。若“剔”的聲音干澀虛飄、“掐”現(xiàn)噪音、“掩”出板聲、“輪指”不清晰、快速“四連音”不勻稱不干凈、“滾拂”來去痕跡太顯、快速度又快不起來、該連綿不斷的音間而斷鏈、音色平直無變化、音響缺乏線條的連綿等等,都是技巧不完善的原故。繼而破壞了旋律的完整性,樂曲的內(nèi)容與樂思情感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技術技巧是十分重要、還是前提性的一項訓練內(nèi)容。技術技巧不完善,要達到樂曲內(nèi)容的完美表達或“氣韻生動”是不可能的。宿遷天然純生漆古琴多少錢仲尼式古琴是常見的款式之一,屬于圣人造琴的一種,款式十分簡潔。
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古琴常見指頭法1.右手指法主要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組合如:輪、鎖、疊涓、撮、滾、拂、歷、雙彈、打圓等。2.左手指法主要分為按音與滑音兩種。按音有跪、帶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聲等?;粲幸鳌⑩?、撞、喚、進復、退復、分開等。記譜法1.文字譜為一篇詳細說明彈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記音高和節(jié)奏。今世只存的文字譜為南朝梁丘明所傳的《碣石調(diào)幽蘭》,現(xiàn)存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現(xiàn)今演奏的《碣石調(diào)幽蘭》就是根據(jù)該譜打出的。2.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根據(jù)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后組合而成的復合字。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jié)奏,所以屬于指法譜(Tablature)。一個字塊通??梢苑譃樯舷聝纱蟛糠郑荷习氩勘硎咀笫种阜盎瘴唬掳氩勘硎鞠掖渭坝沂种阜?。傳統(tǒng)演奏形式選購古琴很多初學者不會選購古琴,并因此出現(xiàn)上當受騙的情況,下面就古琴選購的四個方面做出如下說明分析:如何辨別古琴的音色、材質(zhì)、油漆工藝及附件。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適(約長120cm,寬20cm,厚6cm),結構緊湊(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方體),具有整一性。它就像一個勻稱而完整的人體,緊湊、協(xié)調(diào)而又大小適中,具有人體的風韻。一張琴就是一個完美的人體,有額,有頸,有項,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個部分又恰恰是用身體來命名,如琴頭、琴額、琴頸、琴項、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梢?,琴的造型原則是對人體美的模仿。而且,琴的式樣的變化也正好與每一時代不同的人體美的觀念相適應。唐宋時代,女人以豐滿為美,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帶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帶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征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帶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詢問后才知琴是孩子父親遺留之物,無父無母不得不操琴賣藝,無奈沒學過又無錢求師,只好亂彈。
一張琴,它選材是否優(yōu)良,音色是否合意,都不能成為你后期堅持的動力。對于彈琴者來講,一張手感舒適的古琴,是你未來堅持的動力。手感中忌諱的就是抗指、打板??怪甘怯捎谠郎线^高,使得琴弦離情面過遠,在彈奏按音時左手吃力而影響指法與演奏??怪傅那僭趶椬噙^程中往往會對手造成傷害,長期以往必然使得對古琴望而遠之。打板則是由于岳山較低,右手彈奏時出現(xiàn)琴弦拍打琴面的現(xiàn)象。更甚者手指亦會產(chǎn)生拍打琴面的現(xiàn)象。一張不存在抗指的琴,以七徽的位置說,琴弦離琴面應在。另外,琴弦的松軟程度也會對手感產(chǎn)生影響。通常用手掌請按琴弦時,感覺到琴弦的阻擋作用力的同時,又不覺得吃力是較為滿意的狀態(tài)。不然琴弦過于松軟會顯得音色無力過于柔綿,而過于緊繃在彈奏時指尖舒適度會大打折扣。一張手感不好的琴會成為習琴者放棄的動力。即使對于一張好琴來講,手感也因人而異。所以,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自己親自一試是較好的選擇。找來一根桐木,將其挖空、削平、取三尺六寸分長作琴身,再用麻搓成長粗不同的五根線排在琴的正面。鹽城老杉木古琴哪里好
作為弦樂器的古琴,曲目旋律性柔緩,減字譜琴譜更是一種特殊的學習和吟誦方式,自由而隱晦。蘇州百年老杉木古琴怎么用
明清時期,刊印琴譜之風很盛。首先是朱元璋之子朱權,刊印了《神奇秘譜》 《新刊太音大全集》等琴譜。到明中葉以后,其他藩邸和民間也紛紛開始把各自收集和創(chuàng)作的琴曲,用減字譜刊印下來。其中較有名的有《杏莊太音補遺》(1557年,蕭鸞編)、《文會堂琴譜》(1596年,胡文煥編)、《松弦館琴譜》(1641年,嚴徵編)、《大還閣琴譜》(1673年,徐上瀛編)、《澄鑒堂琴譜》( 1686年,徐常遇編)、《五知齋琴譜》(1772年,徐祺編)、《自遠堂琴譜》(1802年,吳灴編)、《蕉庵琴譜》(1868年,秦維瀚編)、《天聞閣琴譜》( 1875年,唐彝銘編),等等,總計達150余種之多。而其中所記錄的琴曲之多,更是一筆令人驚嘆的巨大的音樂財富!因此,傳統(tǒng)的古琴記譜方式,從漢魏時期的彈琴指法稱號,六朝初唐時期的文字譜,中唐至宋代的早期減字譜,發(fā)展到明清時期的減字譜形式,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蘇州百年老杉木古琴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