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小兒推拿有很長歷史了,療效經(jīng)得起實踐驗證。
我國現(xiàn)存較早的醫(yī)書、約成書于2000余年前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小兒推拿的記載:“匕周嬰兒瘛所”。說的是當嬰幼兒出現(xiàn)“瘛”癥,即手足痙攣時,可用勺匙按壓病處。到隋唐時期,小兒推拿已相當盛行。
名醫(y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用“膏摩法”調理多種小兒病,如“夜啼”、“腹脹滿”、“不能乳食”、“小兒鼻塞不通濁涕出”等。所謂膏摩,就是將藥膏涂在患兒身上,加以按摩。
明代,中醫(yī)提出“推拿”一詞,專指小兒推拿。有學者分析,小兒按摩手法,多用“推”,且小兒好動,醫(yī)者需拿持著小兒才能按摩,故稱為“推拿”。 什么情況不能做小兒推拿?清遠推廣小兒推拿常見問題
小兒推拿手法:
在推拿過程中,一般按照先頭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順序來進行。
還應遵循各類補瀉手法:
01補法:是較輕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柔和、輕快、時間短促。例如,輕柔、輕按能疏通氣血,扶正補虛。
02瀉法:是較重刺激的手法,手法重而強,用力由輕入重,作用時間稍長。例如,重揉、重按能祛瘀,疏散凝滯,開導閉塞腫脹,緩解急痛。
操作過程中還應使用各類潤滑劑如水、蔥汁、姜汁等,這樣既可保護小兒嬌嫩的皮膚,又可增強手法的調理作用。 惠州舒服小兒推拿答疑解惑小兒三九天推拿的手法多采用按揉法、點法及捏脊法。
在家也能做的小兒推拿!
①揉腹用掌根在小兒腹部輕柔回旋揉動,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的作用。每天1-2次,每次5分鐘以上。
②捏脊在小兒的背部,用雙手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節(jié)靠拇指的側面將肌膚捏起,兩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部位是從腰骶到大椎的脊柱兩旁。此法有調和陰陽、通絡的作用。每天可進行3-5遍。根據(jù)患兒年齡可適當增減次數(shù)。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強壯身體的作用。每天可按揉1-2分鐘。
以上方法簡單實用,家長在家就能給孩子做。但若孩子有明顯不適或生病時,建議及時就診,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進行操作哦!
小兒三九天推拿多采用什么方法?
小兒三九天推拿的手法多采用按揉法、點法及捏脊法。穴位較多選擇脾經(jīng)、肺經(jīng)、板門、小天心等。此外,揉腹、捏脊也是經(jīng)常會選擇的方法。當然,每個小兒的體質不同,癥狀不一,醫(yī)生會根據(jù)孩子的狀況進行具體的辨證調理。
什么樣的兒童適合三九天推拿?
適應癥:1.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反復感冒、過敏性咳嗽、各種類型的鼻炎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扁桃腺腫大等;
2.消化系統(tǒng)疾病:厭食、大號不通順、腹瀉、消化不好、腸系膜淋巴炎等;
3.其他疾?。憾嗪埂⒁固?、濕疹、生長發(fā)育問題等。
適宜年齡:0-14歲兒童。禁忌癥:發(fā)熱、傳染性疾病、骨折、皮膚破損、皮膚病、出血、結核、危重癥等。 怎樣才能學到專業(yè)的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的一些禁忌證需要特別留意,包括局部皮膚破損、炎癥、不明腫塊、骨與關節(jié)結核、化膿性關節(jié)炎的局部,或局部可能存在的、外傷骨折、脫位等情況;骨髓炎、蜂窩織炎等局部的皮膚過敏性疾病以及急性傳染病,如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等;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或正在出血、內(nèi)出血的部位等。
小兒推拿是通過穴位、經(jīng)絡等調整氣血、陰陽、臟腑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目的。在施行手法時,應以小兒舒適、放松、愿意配合的狀態(tài)為佳,小兒哭鬧、過饑過飽狀態(tài)下都不利于推拿療效的發(fā)揮。應選擇適當?shù)?span>位置,充分暴露調理部位,配合推拿介質,防止擦傷皮膚,注意防風保暖,做到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效果。 不適合做小兒推拿的情況?江門效果小兒推拿
春季推拿,助力兒童成長~!清遠推廣小兒推拿常見問題
什么情況下不宜做小兒推拿?
★急性傳染病,如水痘、肝炎、肺結核、丹毒等;
★皮膚發(fā)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受損未修復的局部不宜推拿;
★患有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各種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
★嚴重心臟病、肝病等患者。
調理師首先會通過檢查評估患兒是否可以接受推拿,再制定個體化方案調理。筱寶之家提醒各位家長,要注意小兒推拿時間不宜過長,適當推拿可以達療愈的效果,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即可,延長時間并不會增加調理效果;推拿結束后患兒的毛孔處于開放狀態(tài),不宜立即洗澡,需等3-6個小時毛孔關閉后再洗澡。 清遠推廣小兒推拿常見問題